形态描述
形态描述 头胸甲呈宽菱形,背面中央隆起,自额中线向后至肠区刺基部有一条纵列隆脊,此外,另有4条斜行短脊。每侧从侧刺基部内侧向内引入一条斜行颗粒脊,另一条从后侧缘的基部向内引入同样颗粒脊。肝区隆起,心、肠区可辨,下肝区突出。额中央有一一缺刻,分成两钝齿,齿的前缘平钝。额区具稀少短毛。前侧缘呈明显的波纹状,中部向内凹陷,前、后侧缘之间具一长刺。后侧缘向内收敛,基部1/3处有1刺,后缘具3刺(包括肠区刺在内),后侧缘及后缘共有5刺,其中以中刺为最长,后缘两侧刺次之,后侧缘1刺最短。
第3颚足表面具细颗粒,外肢瘦长,其末端稍超出长节末端,长节短小,末端钝圆。座节与长节中部具一纵行宽沟。
螯足对称,纤细。长节细长,圆柱形,表面具微细颗粒。腕节短小,也有微细颗粒。掌节基部宽于末半部,表面较光滑。两指呈丝状,稍长于掌,内缘有细锯齿。
步足细而长,表面光滑,各对指节背、腹缘密具短毛,第1对步足指节与掌节等长,第2对指节短于掌节。
雄性腹部呈锐三角形,共分5节(第3至第5节愈合)、雌性腹部呈卵圆形,分为4节(第3至第6节愈合)。尾节呈锐三角形。
雄性第1腹肢细长,末部有些刚毛。
标本测量(mm) 头胸甲长 头胸甲宽
♂ 19.0 18.8
♂ 18.3 16.5
♀ 18.0 17.0
♀(抱卵) 14.9 14.0
第3颚足表面具细颗粒,外肢瘦长,其末端稍超出长节末端,长节短小,末端钝圆。座节与长节中部具一纵行宽沟。
螯足对称,纤细。长节细长,圆柱形,表面具微细颗粒。腕节短小,也有微细颗粒。掌节基部宽于末半部,表面较光滑。两指呈丝状,稍长于掌,内缘有细锯齿。
步足细而长,表面光滑,各对指节背、腹缘密具短毛,第1对步足指节与掌节等长,第2对指节短于掌节。
雄性腹部呈锐三角形,共分5节(第3至第5节愈合)、雌性腹部呈卵圆形,分为4节(第3至第6节愈合)。尾节呈锐三角形。
雄性第1腹肢细长,末部有些刚毛。
标本测量(mm) 头胸甲长 头胸甲宽
♂ 19.0 18.8
♂ 18.3 16.5
♀ 18.0 17.0
♀(抱卵) 14.9 14.0
大小
标本测量(mm) 头胸甲长 头胸甲宽
♂ 19.0 18.8
♂ 18.3 16.5
♀ 18.0 17.0
♀(抱卵) 14.9 14.0
♂ 19.0 18.8
♂ 18.3 16.5
♀ 18.0 17.0
♀(抱卵) 14.9 14.0
生境信息
海拔范围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
分类讨论
附注 本种与七刺栗壳蟹Arcania heptacantha很相似,头胸甲侧缘及后缘均具七刺,易混淆。其主要特征区别如下。
特 征 七刺栗壳蟹Arcannia heptacantha 脊七刺栗壳蟹Arcania septemspinosa
1.个体大小 较大 较小
2.头胸甲
背面
中线
后侧缘及后缘
密具粗颗粒
无颗粒隆脊
5刺几乎等长或中刺稍长
具分散的细颗粒
有颗粒隆脊
中刺甚长,约为其他刺的2倍
3.额 由一深“V”形缺刻分成两半圆形齿 由一宽“V”形缺刻分成两个钝齿
4.螯足指节掌节 指节长于掌节 指节与掌节长度相等
特 征 七刺栗壳蟹Arcannia heptacantha 脊七刺栗壳蟹Arcania septemspinosa
1.个体大小 较大 较小
2.头胸甲
背面
中线
后侧缘及后缘
密具粗颗粒
无颗粒隆脊
5刺几乎等长或中刺稍长
具分散的细颗粒
有颗粒隆脊
中刺甚长,约为其他刺的2倍
3.额 由一深“V”形缺刻分成两半圆形齿 由一宽“V”形缺刻分成两个钝齿
4.螯足指节掌节 指节长于掌节 指节与掌节长度相等
标本信息
标本采集地 1♂,南沙群岛(4°30′N,111°30′E),水深80m,1994.09.23;1幼♂、1幼♀、1♀,南沙群岛(4°26.30′N,113°04.60′E),水深74m,底质泥质砂碎壳,1984.07.16。